您现在位置:茶禅闲话 > 详细内容
 
   
   
 

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拜观季羡林先生墨宝有感


时间:[2009/5/13]

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

             ――拜观季羡林先生墨宝有感

      ○宋文京

近日见到季羡林先生所题墨宝“三生缘”三个大字,感佩于老人家的人格书品,亦不禁联想起许多季老的嘉言善行。

 记得最早让我有深刻印象的季老的故事:北京大学中文系77级学生张曼菱回忆她入学第一天,看到一位推着自行车衣着朴素的工人师傅模样的老者,就请他帮助推着行李送到宿舍楼,老人慨然允诺,并走了很长的路给送到房间,待张曼菱参加开学典礼时,发现这位“工人师傅”端端正正坐在主席台上,这时她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老人当时是北大的副校长。这成了北大的一则佳话。

 后来,就读到了季老的许多书,就渐渐地了解到他是学术界的泰斗,他清新隽永、平和温润的文字带给我许多的教益和启示,特别是他的《清华园日记》,敢于直面人生,尊重历史,以平常心看世界,不隐恶,不贰过,堪称与巴金先生《真话集》媲美的当代中国《忏悔录》。我也常常从范曾先生口中听到他对季老尤其是此书的激赏。

 近些年,季老的大名更是让学界内外耳熟能详,坊间也常有他的美谈轶事的流布,他的谦和朴诚、中庸峻极、广大精微更加令人尊崇。他在病榻之上以彻底的态度、正式的文字谢绝大家称之的“国学大师”等三顶冠冕,让世人对之更添敬意。称季老乃“国之瑰宝”,确不为过。

 获观季老所题“三生缘”,我的脑际迅速闪出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的名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用以形容季老的书作,当之无愧。中国古人认为经历了沧桑风雨的老人往往会在书法上达到极高的境界,所谓“右军书法晚乃善,庾信文章老更成”是也。郭沫若先生尝形容鲁迅先生“无意作书家”但却迈越晋唐、直追魏晋,我认为季老也“无意作书家”,不似启功、赵朴初等当代大儒大德那样博得书名,但季老的字迹一向为学界所宝,我想是因为除了有着浓浓的书卷气,更有着人品学问的光辉。拜观“三生缘”三字,已超越了书法的格局,不在寻常蹊径之中。

 三生缘有了季老的墨迹作为镇店之宝,亦是三生有缘了。

 

(作者为中国书协会员、青岛市书协副主席)

 
 
艺品店:85797833  家具馆:66062333  茶楼:85797333   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 © 青岛三生缘艺术品有限公司  地址:青岛市澳门路67号 鲁ICP备12001596号 技术支持:易益网络 link